6月24日,中国刚宣布将于9月3日举行阅兵,紧跟着便引起全球轰动。
然而西方关心的歼-36和歼-50等六代战机因为还没有正式服役,所以不会出现在此次阅兵中。但他们的关注点并不止于六代机,因为五代机才是当下代表中国空中力量的中流砥柱。
这其中,歼-20S又是西方媒体最为关心的一点。
那么,这一次胜利日阅兵都会有哪些装备震撼上演,为何西方媒体着重关心歼-20S呢?
特殊“考官”,坐满挑剔“考官”
阅兵,本质上就是一次开卷考试。考题正是国防实力,而观众席上,坐满了全世界最挑剔、最专业的“考官”——各国的军事情报分析师。
展开剩余88%他们的目的很直白:通过展示出来的装备规模,进而推算没公布的数量。他们盯着的不是那些早已熟悉的面孔,而是那些陌生的、首次亮相的、足以打破现有平衡的新装备。
按照中方“装备一代,研发一代,预研一代”的习惯,西方军事观察们,非常热衷于通过中国现有军事装备,推测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由于此次阅兵主要是以陆军和空军为主,自然,西方的关注点就落在了空军的王牌——歼20S上。
6月26日,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发表了一篇分析文章,文章提到,虽然歼-20近几年频频亮相,并且在各种航展中都有身影,但其技术升级的速度惊人,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变化。
据西方媒体分析,歼-20每个月、甚至每天都在不断进化,尤其是双座版本歼-20S的试飞已经进入密集阶段。
作为全球首款双座五代机的歼-20S,它多出来的那个后座,已经颠覆了传统战斗机的定义。比起单纯的空空格斗,多一位乘员,也就意味着多一份处理信息的能力,总的来说,后座的人更像是一个空中的“信息处理员”。
他的任务,是通过体系化的作战平台,将收集到的数据精准传递给飞行员,这可以大大减轻前座飞行员处理信息的压力,进而可以专心驾驶战机,提高战场生存能力。
当然了,随着中国无人设备的升级, 后座的飞行员也可以承担智慧无人机作战的任务。
这套“有人-无人”协同作战的体系,美国人的“忠诚僚机”还在试验,俄罗斯的方案尚显粗糙。而中国,已经把它变成了实质性的战力。这意味着,决策的链条被极限压缩,战场的迷雾被单向度地驱散了。
对此,法国《航空杂志》主编皮埃尔惊叹:中国的武器已经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革命,他们已经跳过了外媒论证的中间步骤。
并且歼-20S这种的战机,有人机才突入战场收割的这种“跨域杀伤链”正是五角大楼“穿透式制空”梦寐以求的构想。
“东风快递”再升级
有了锐利的眼睛和聪明的大脑,接下来便是足够长的“手臂”和足够快的“利刃”。
歼-20S的后座指挥官,不仅能遥控无人机,还能引导超远程空空导弹!根据此前央视公布的,“A锁、B射、C导”的空战模式。
歼-20S的后座乘员完全可以在导弹发射后,进一步引导空空导弹锁定目标,从而达到超视距精准灭敌的战略决胜。
如果说,歼-20S是战术层面的革新,那东风-27带来的就是绝对实力的震撼。
根据东风-17的参数,以及结合中国火箭军的发展速度,外界普遍猜测的这款高超音速武器,射程直指八千公里,末端速度更是达到了恐怖的15马赫!
这也就意味着,该型导弹从青海、西藏或者大西北发射,均可完全覆盖美国所谓“第二岛链”。并且从发射到命中目标,全程不到二十分钟。也就是说,以美国现有的任何反导系统,在这样的速度面前,拦截成功率都低得可以忽略不计。
再加上可以内埋八枚制导炸弹、专门用于撕裂防空网的攻击-11无人机群,以及那支永远作为终极底牌、可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的东风-41洲际导弹部队。
这也就意味着,中国火箭军,从战术、战役到战略,远中近、高中低,环环相扣的“跨域杀伤链”,已然成型。
真正的杀招
武器终究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。真正支撑这一切,让对手感到彻骨寒意的,是水面下那个庞大而沉默的工业体系。
当西方媒体还在讨论某款装备的性能参数时,他们更深层的忧虑,在于中国的“产能”。江南造船厂一家的年产能,已超过美国所有造船厂的总和。
而歼-20的生产线一旦开足马力,其月产量换算成年产,可能比F-35全年的交付量还要高。
这还不够,再加上已经换上国产“心脏”涡扇-20的运-20B战略运输机,单台发动机推力暴涨,载重30吨时航程突破9000公里。
这意味着,中国不仅能造出顶尖的矛与盾,还能把它们快速、成建制地投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。
这种恐怖的工业效率,确保了那条“杀伤链”不仅存在于图纸和实验室,而是可以被大规模复制、装备、迭代的现实。这才是最坚实、也最可怕的底气。
回到最初的那个“公式”。
过去,衡量空战优势的变量,是飞机的隐身性能、雷达探测距离、导弹射程。双方都在同一套公式里,比拼谁的数值更高。
而现在,中国似乎放弃了在旧公式里继续缠斗,而是直接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题思路:通过“无人-有人”协同,把指挥官和决策中枢后移,让无人装备去承担最大的风险。
这套体系,甚至已经在准实战中得到了检验。据称,此前印巴冲突中,巴基斯坦空军使用的中国产装备,无论是歼-10CE的战绩,还是翼龙无人机对敌方指挥部的瘫痪式打击,其技术水平,比这次阅兵展示的还要落后一代。
用“降维打击”来形容,或许有些夸张。但这确实是一种作战思想上的代差。当一方还在苦练“独孤九剑”的精妙招式时,另一方已经拿起了枪。
这,或许才是那份新“方程式”的全部内涵。
信息来源:
发布于:山东省美港通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